龋齿是怎么形成的?这5个坏习惯可能让你悄悄长蛀牙
早上刷牙时突然感觉牙齿酸疼,对着镜子一看,牙面上竟然出现了小黑点——这可能是龋齿找上门的信号。作为困扰90%的口腔问题,龋齿的形成往往与日常被忽视的生活细节密切相关。
细菌+食物残渣=蛀牙流水线
我们的口腔里驻扎着300多种细菌,当食物残渣尤其是糖分滞留牙面超过20分钟,变形链球菌等致龋菌就会将其分解成酸性物质。这种酸性环境会逐渐溶解牙釉质中的矿物质,就像滴水穿石般形成微小孔隙,终发展成肉眼可见的龋洞。
这些习惯正在加速蛀牙形成
1. 把饮料当水喝:碳酸饮料的pH值低2.5(接近醋的酸度),长期饮用会让牙齿长期处于"酸浴"环境。更危险的是很多人习惯含在嘴里慢慢品尝,这相当于延长了酸蚀时间。
2. 夜间进食不刷牙: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,失去自洁作用的面包屑、奶渍等会成为细菌的狂欢盛宴。
3. 冷热交替进食:刚喝完热汤马上吃冰激淋,这种骤冷骤热会导致牙釉质出现微裂纹。
4. 过度使用美白牙膏:这类牙膏通常含有较高研磨剂,长期使用反而会磨损牙釉质保护层。
5. 用牙签代替牙线:牙签只能清除大块残渣,对牙缝间的菌斑束手无策。
不同阶段的蛀牙表现
浅龋阶段:牙面出现白垩色斑块或褐色小点,此时完全没有痛感,定期洗牙时容易被发现。
中龋阶段:遇到冷热刺激会出现短暂酸痛,龋坏已达牙本质层,咬合时可能感到不适。
深龋阶段:自发疼痛且夜间加重,时会引起牙髓炎,这时单纯的补牙可能无法解决问题。
预防胜于治疗的3个关键点
1. 改良刷牙手法:建议使用巴氏刷牙法,将牙刷倾斜45度对准牙龈沟,每次刷牙少2分钟。电动牙刷的计时功能可以帮助养成这个习惯。
2. 善用辅助工具:牙线要呈C字形包绕牙面上下刮擦,冲牙器适合正畸人群,含氟漱口水建议每周使用2-3次。
3. 定期护理:每半年一次的洗牙不仅能清除牙结石,更是早期发现龋齿的好机会。对于易患龋人群,可以每3个月涂氟一次强化牙釉质。
已经蛀牙了怎么办?
发现龋齿要尽早处理,现代牙科常用的树脂补牙材料已经可以做到与天然牙色泽一致。对于接近牙髓的深龋,可以采用间接盖髓术保留活髓。如果发展到牙髓炎,根管治疗是目前保存患牙的有效方法。记住:越早治疗,过程越简单,费用也越低。
特殊人群防龋要点
孕妇:妊娠期激素变化易引发牙龈炎,呕吐物中的胃酸会腐蚀牙齿。建议使用含氟量较高的孕妇专用牙膏。
儿童:乳牙矿化程度低更易龋坏,恒磨牙萌出后及时做窝沟封闭。
老年人:牙龈退缩导致牙根暴露,要选用软毛牙刷和感牙膏。
牙齿健康不是小事,从今天起改掉那些伤牙的习惯。下次洗牙时记得让医生用探针仔细检查所有牙面,毕竟再小的龋洞也不会自动愈合。掌握正确的护齿方法,才能让80岁还拥有20颗健康牙齿的目标成为现实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