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压怎么办?这份防治指南请收好
近经常收到不少朋友的:高血压需要长期吃药吗?降压药会不会伤肾脏?体检发现血压偏高该怎么办?作为威胁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风险因素,高血压已经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关于高血压的那些事。
什么是高血压?这些症状要当心
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,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,收缩压≥140mmHg和/或舒张压≥90mmHg。早期高血压可能没有明显症状,但随着血压持续升高,可能出现头痛、头晕、心悸、耳鸣等症状。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,因此定期监测血压非常重要。
高血压的危害不容小觑
长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压会对身体多个器官造成损害。它是脑卒中、冠心病、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,同时也会对肾脏、眼底等靶器官造成损害。临床数据显示,血压每升高20mmHg,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就会翻倍。因此,及时干预和治疗关重要。
防治结合:从生活方式入手
对于早期高血压或血压偏高的人群,生活方式干预是方案。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,多吃新鲜蔬菜水果、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。每周坚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等。同时要保持理想体重,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。
科学用药:降压治疗的关键
当生活方式干预不佳时,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。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、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。用药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,优先选择长效制剂,需要时联合用药。切记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,要定期复诊评估疗效。
血压监测:掌握自己的健康数据
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周测量2-3次血压,好在早晨服药前和晚上睡前各测量一次。测量前要休息5分钟,避免饮用咖啡、浓茶和饮酒。记录测量结果,复诊时带给医生参考。现在市面上也有多种电子血压计,选择经过标准认证的产品,使用起来更加方便。
特殊情况下的血压管理
老年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降压速度不宜过快,降压目标可适当放宽。妊娠期高血压需要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。合并糖尿病、肾病的高血压患者,血压控制目标更为严格,通常要求低于130/80mmHg。
这些认识误区要避开
很多人认为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,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。高血压对血管的损害是持续存在的。还有人担心长期服药会产生耐药性,实际上规范用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。另外,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,任何治疗方案的调整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就医指南:什么时候该看医生
初次发现血压升高,建议到心血管内科就诊。如果出现剧烈头痛、视力模糊、胸痛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。就诊时要带上既往的体检报告和血压记录,如实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,包括保健品和中草药。
写在后
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,通过科学管理和规范治疗,大多数患者都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,享受健康生活。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,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,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,定期监测和随访。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现在开始,让我们一起守护心血管健康。


